搜尋此網誌
2010年12月12日 星期日
2010年11月22日 星期一
Clean的來信
郭巴師兄:
手機、E-mail、facebook,越來越方便,讓人感覺距離越遠,所以回到傳統書信方式,請耐心看完它。
2003年SARS襲台,我們遭到隔離,一家老小身心受創不輕。 那種不安、不平的心情持續超過半年以上,卻也浮現出一個奇妙的機緣,讓我們接觸到《原古之道》這個修行的訊息。 剛開始以休閒看書報的態度看老師的書,當看到「我們的祖先不在納骨塔裡面,不在家中供奉的牌位上,更不在墳墓裡面,祖先是活在我們的意識體裡面,跟我們的意識體同體」。 這句話有如石破天驚衝擊著腦門,再也無法休閒下去,只能正襟危坐的把書讀完。 一個星期後,得蒙原古心靈教室老師的接納,加入這個真修實練的行列,至今已足足七年。
為了寫這封信,我問自己這七年來都做些什麼?實在汗顏乏善可陳啊! 勉強可以一提的,唯「一日一禪定,一週一上課」變成生活上很重要的一部分。 「凡事內省,不言人非,只見己過」也自然成為在世間應對的準則。 如再深一層看,我自認心靈上不再空虛,而且在這諸行無常的世界裡比較沒有疑惑了。 就在此刻,我也深深體會出「佛說不可說,不可說」、「道可道非常道」的真正意涵了。
回憶這些年來在教室受法,老師在說理傳法上,從未裝神弄鬼或神格化自己,也從不搞神秘、神通、神蹟的事;更沒有用激勵鼓勵的方式來讓我們更精進。 師乃實語者,他說「激勵出來的是生生滅滅的假相」。 一直以來就是依著原古之道特有的修行方式:《以神傳神》《以神修神》(神乃意念之母,也是精神的神)在感召有緣傳承天地。 過程中經常強調,既然是一位行者,就是要「正思維」要「解脫」,不必跑到山上去修,但是要在生活中起關照。
或許您會有疑問,修行的目的是什麼?其實各人的目的不會一樣,但是從究竟的源頭來說,修行是要恢復生命的本來狀態,這個狀態它體現了幸福、快樂、清靜、光明、圓滿、智慧的生命境界。
人生是一個緣(緣,它是不具體、不具象的無為法,它幾乎可以專章來探討),修行(它無關於宗教,或許稱〝心智的鍛鍊〞比較具親和力)更是須要緣。 過去在月刊上經常出現的「法緣」二字,它內層意義是指─有緣才有法,有法必有緣。 如今新法緣誕生了,身為一個原古行者,我感覺到這個法緣不只是非同小可,可以說是不可思議,千載難逢。 請你慎重參酌這個機緣,並請您特別留意DM上的「課程三大特色」的內容,如有不解的專有名詞,或有其他理念上的質疑,都請不吝指教,給我個電話我會盡可能的為您解說。
近年來,我們可以在書店裡發現有關心靈系列的新書大量出籠,一批批推陳出新,顯見市場需求暢旺,也可以看出現代人想要探索心靈奧秘者很多。換言之,這世間在一定年齡以上的男女都渴望內在的安頓、清靜(老子:人神好清、心好靜)。 平心而論,我們都應該要忠實面對這個問題,而尋找適合自己的法門,有下手處,有著力點的法門,走修行的路才能找到答案,才可能徹查解決。 謹此 順頌
健康 快樂
後學 Clean
手機、E-mail、facebook,越來越方便,讓人感覺距離越遠,所以回到傳統書信方式,請耐心看完它。
2003年SARS襲台,我們遭到隔離,一家老小身心受創不輕。 那種不安、不平的心情持續超過半年以上,卻也浮現出一個奇妙的機緣,讓我們接觸到《原古之道》這個修行的訊息。 剛開始以休閒看書報的態度看老師的書,當看到「我們的祖先不在納骨塔裡面,不在家中供奉的牌位上,更不在墳墓裡面,祖先是活在我們的意識體裡面,跟我們的意識體同體」。 這句話有如石破天驚衝擊著腦門,再也無法休閒下去,只能正襟危坐的把書讀完。 一個星期後,得蒙原古心靈教室老師的接納,加入這個真修實練的行列,至今已足足七年。
為了寫這封信,我問自己這七年來都做些什麼?實在汗顏乏善可陳啊! 勉強可以一提的,唯「一日一禪定,一週一上課」變成生活上很重要的一部分。 「凡事內省,不言人非,只見己過」也自然成為在世間應對的準則。 如再深一層看,我自認心靈上不再空虛,而且在這諸行無常的世界裡比較沒有疑惑了。 就在此刻,我也深深體會出「佛說不可說,不可說」、「道可道非常道」的真正意涵了。
回憶這些年來在教室受法,老師在說理傳法上,從未裝神弄鬼或神格化自己,也從不搞神秘、神通、神蹟的事;更沒有用激勵鼓勵的方式來讓我們更精進。 師乃實語者,他說「激勵出來的是生生滅滅的假相」。 一直以來就是依著原古之道特有的修行方式:《以神傳神》《以神修神》(神乃意念之母,也是精神的神)在感召有緣傳承天地。 過程中經常強調,既然是一位行者,就是要「正思維」要「解脫」,不必跑到山上去修,但是要在生活中起關照。
或許您會有疑問,修行的目的是什麼?其實各人的目的不會一樣,但是從究竟的源頭來說,修行是要恢復生命的本來狀態,這個狀態它體現了幸福、快樂、清靜、光明、圓滿、智慧的生命境界。
人生是一個緣(緣,它是不具體、不具象的無為法,它幾乎可以專章來探討),修行(它無關於宗教,或許稱〝心智的鍛鍊〞比較具親和力)更是須要緣。 過去在月刊上經常出現的「法緣」二字,它內層意義是指─有緣才有法,有法必有緣。 如今新法緣誕生了,身為一個原古行者,我感覺到這個法緣不只是非同小可,可以說是不可思議,千載難逢。 請你慎重參酌這個機緣,並請您特別留意DM上的「課程三大特色」的內容,如有不解的專有名詞,或有其他理念上的質疑,都請不吝指教,給我個電話我會盡可能的為您解說。
近年來,我們可以在書店裡發現有關心靈系列的新書大量出籠,一批批推陳出新,顯見市場需求暢旺,也可以看出現代人想要探索心靈奧秘者很多。換言之,這世間在一定年齡以上的男女都渴望內在的安頓、清靜(老子:人神好清、心好靜)。 平心而論,我們都應該要忠實面對這個問題,而尋找適合自己的法門,有下手處,有著力點的法門,走修行的路才能找到答案,才可能徹查解決。 謹此 順頌
健康 快樂
後學 Clean
2010年10月25日 星期一
一、 命。二、運。三、修。四、風水。五、讀聖賢書。
一、 命。二、運。三、修。四、風水。五、讀聖賢書。
古人說這是決定一個人命運的五件事!
“命”人一生下來,就決定了他的“命”底,有的人出生在富貴的家庭,有的人出生在貧窮的家庭,這些都是老天決定的,由不得自己來選擇,這就是先天的,這就是“命”。
再來就是“運”,每個人每年有每年的運勢,年年有變化,因此運勢是時好時壞的,是會循環的,或許也就是這樣人生才會精彩,值得你去奮鬥,體驗,不是有錢的永遠有錢,沒錢的永遠沒錢,人不會被“先天”綁死的。 所以“命運”它是先天與後天流年運勢的組合,它是一種狀況,它也會被其他的因素左右的。
“修”,修為,德性的修持,利他主義的實施,功德的累積,傳統上它被認為是增加福份的法門。
“風水”,祖墳的地理方位,祖先陰宅安置的地理方位所產生的磁場也會影響後代子孫的發展,這種觀念一直深置在國人的的價值觀裡,它彷彿是我們中國人的DNA。
“讀聖賢書”,讀書求學,從古至今向來被認為是後天個人可以主動改變命運的不二法門,古人道“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讀書”主動權在個人手上,窮人翻身的不變法門。 現今的社會,“讀書”是可以讀到“作總統”的。
個人才疏學淺,閒聊幾句,很多觀念來自我國的“天書”黃曆,它敘述了我們中國人的很多的行為統計值,值得我們去參考的。
附上黃曆所寫的先人的選位參考表陰宅的安置
選位建議方向參考表
生肖 大利方 小利方 退方 煞方
鼠、龍、猴 坐西 坐北 坐東 坐南
牛、蛇、雞 坐南 坐西 坐北 坐東
虎、馬、狗 坐東 坐南 坐西 坐北
兔、羊、豬 坐北 坐東 坐南 坐西
古人說這是決定一個人命運的五件事!
“命”人一生下來,就決定了他的“命”底,有的人出生在富貴的家庭,有的人出生在貧窮的家庭,這些都是老天決定的,由不得自己來選擇,這就是先天的,這就是“命”。
再來就是“運”,每個人每年有每年的運勢,年年有變化,因此運勢是時好時壞的,是會循環的,或許也就是這樣人生才會精彩,值得你去奮鬥,體驗,不是有錢的永遠有錢,沒錢的永遠沒錢,人不會被“先天”綁死的。 所以“命運”它是先天與後天流年運勢的組合,它是一種狀況,它也會被其他的因素左右的。
“修”,修為,德性的修持,利他主義的實施,功德的累積,傳統上它被認為是增加福份的法門。
“風水”,祖墳的地理方位,祖先陰宅安置的地理方位所產生的磁場也會影響後代子孫的發展,這種觀念一直深置在國人的的價值觀裡,它彷彿是我們中國人的DNA。
“讀聖賢書”,讀書求學,從古至今向來被認為是後天個人可以主動改變命運的不二法門,古人道“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讀書”主動權在個人手上,窮人翻身的不變法門。 現今的社會,“讀書”是可以讀到“作總統”的。
個人才疏學淺,閒聊幾句,很多觀念來自我國的“天書”黃曆,它敘述了我們中國人的很多的行為統計值,值得我們去參考的。
附上黃曆所寫的先人的選位參考表陰宅的安置
選位建議方向參考表
生肖 大利方 小利方 退方 煞方
鼠、龍、猴 坐西 坐北 坐東 坐南
牛、蛇、雞 坐南 坐西 坐北 坐東
虎、馬、狗 坐東 坐南 坐西 坐北
兔、羊、豬 坐北 坐東 坐南 坐西
2010年8月16日 星期一
家徒四壁
“家徒四壁”它的意思是,形容家裡很窮,窮的只剩下四面的牆壁,其他的什麼都沒有的意思,夠窮吧!家裡空空如也! 但是這種形容財富的方式在現今社會不知是否受用就難說了! 例如台北仁愛路“家徒四壁”(房子)就跟基隆的仁愛路的〝家徒四壁”就價值就不一樣,台北市的和平東路的房子跟埔里的和平東路也不一樣!所以〝窮與不窮〞跟家裡東西的多寡好像沒啥關係!好像跟地點比較有關係。
因此“家徒四壁”在現今社會的普世價值裡並不全然適合來評估一個人的財富狀況,它並不是絕對性的“形容詞”,它只是相對性的“形容詞”。
有另一個說法,是我幾年前的一堂演講裡聽到的,主講人說“家徒四壁”,它的意思是家裡很窮,窮的的四面牆壁都空空如也,連一副字、畫都沒有,而不是在說家具沒有的問題。 ㄝ!從來不知道“家徒四壁”有(或應該是)這種的解釋方式,可能是離開書本太遠了,但是這種說法似乎比較有文學氣質,比較有內涵!
很想翻翻“說文解字”來考證一下,是否這種解釋是正確的,可惜、也很丟臉的一直找不到書(其實是沒去找,尤其是圖書館就在家裡附近公園裡),但是感覺上這種說法應該是比較貼切溫馨吧!很可惜很少聽到有人知道用這種說法與思考邏輯!畢竟社會的價值觀不斷在變,越來越功利,越來越向〝錢〞看,家裡牆壁上有沒有壁畫、書畫似乎不是太重要,好像是否在捷運旁、在北市的信義區、大安區這方面比較重要。
當我聽完那堂課後,回到家的第一件事,就是趕快從我家的櫥櫃裡找出幾幅圖畫來,趕快的把它們都掛上去(管它是不是名家的作品),其中有西藏的沙畫,老爸生前的書法等等,甚至於有賣場賣的風景圖,通通把它掛上去,深怕被人說窮的〝家徒四壁〞,家裡牆上連一張字畫都沒有,窮的只剩下錢(最惱人的是錢又不夠多)。
去年換了客廳的冷氣,其實主要的還是房間的冷氣不冷了,所以乾脆連客廳的的冷氣也一起換了,為了響應環保,決定安裝分離式變頻冷氣。 施工的人員在陽台安裝了主機,在牆上拉好了冷氣管,最後在客廳、臥室牆壁上固定了新的室內機,最後在舊的冷氣孔上釘上了木板,完工了事的就離開了。
因此在客廳起居室與卧室的牆壁上都多了個冷氣窗孔,雖然施工人員釘上了白色的木板,貼上了乳白色的膠帶,作了初步的善後工作,但是看起來還是非常的突兀。
為了遮掩這兩個“突然而來”的兩個大洞,思考了好久,總算在櫃子裡又翻出了兩組東西來應付它。 一個就是,老婆的保險服務員郭小姐送的一對“柿子”的陶土壁飾,代表著“柿柿如意”,以我這種國學程度,大慨還猜的出來,它隱喻“事事如意”的意思,還蠻吉祥的,很快的在臥室的舊冷氣孔,釘掛上,感覺還好。
而客廳的大洞呢,決定掛上了一幅“圖畫”,而這張圖掛圖就簡單了一點,不像臥室的“柿柿如意”它是兩個個體的,左右,上下但要對齊。 這張圖畫不大,剛剛好可以遮掩那個冷氣孔,很簡單的就施工完畢,心想總算完成了一件事,鬆了一口氣,吹著〝新的〞冷氣、喝杯涼水,似乎忘了剛剛的施工的混亂與辛苦,以及為了這部冷氣前兩天在賣場狠狠的刷了八萬多的帳單。
這幅畫,其實不是畫,它是一張照片,只不過這幅照片它像畫一樣被表褙起來,乳白色的畫框,白色泛黃的裱褙底色,其中的照片貼在圖框的正中間,仔細看看角度還有一點傾斜,而且還隱約的可以看到固定照片的雙面膠帶。
而這張照片偏偏又像一幅畫,不僅是它的裱褙方式,而是整張照片,黑白兩色的鋪呈,如同山水潑墨的國畫的表現方式,不仔細看還以為是國畫。
漫天白色的雪花,兩排行道樹木黑白色相間的聳立,而其中有七八隻的鵝漫步在行道路上,有三四隻的鵝正在用著最優雅協調的姿勢緩緩的降落中,相框的邊緣還有兩隻鵝趕著飛躍過來,整個布局如此完美,在加上照片放大沖洗、粒子加粗的效果,反道將照片的焦距模糊了,就如潑墨似的變成了國畫的作品。
整張相片以黑白兩色對比在呈現,只有在圖照的左下角的地方有兩隻鵝的嘴冠上發現了兩個塊淡淡的黃色,點綴著整個黑白的構圖。
因此,這張的照片就叫〝請問這張照片是彩色,還是黑白?〞,這張照片聽說還得過獎。
這張照片的攝影者是李義雄先生,李先生得過四次的攝影比賽金牌,其中還包括國家比賽,他的一些得獎作品還被收藏在台中的博物館。
在業務的生涯裡,幾乎每天都必須上台講課(商業性的說明會),因為要與講解的主題串聯,經常提到我是某大學的畢業生以及我是那裡人。
在一次的說明會會後,有一個會員,來找我聊天,告訴我他也是來自這家大學,而且他也是埔里人。 只不過他說他在這家大學並不是學生,而是老師,他教的是攝影,他任教於新聞系,怪怪!大水沖垮龍王廟,我科系的老師來聽我講說明會,真是嚇的我膽戰心驚!
好在沒有上過李老師的課!否則真是無法去形容這種窘況!因為離校多年,早把學校、老師、課程全部都丟到腦後了,都忘了自己是那個科系的了。 跟李老師的閒聊過後,才知道,他曾經因為他的攝影專業,在陽明山的校本部,受邀兼過三個月的攝影課程。
爾後在工作之餘,我經常找李老師談談攝影,甚至於拿著先前在攝影課的一些作品要李老師來評論。 有一天李老師,突然表示既然我對攝影還有一些的熱情,就很慷慨的表示要送我他的一幅作品,讓我真是是驚喜萬分。
隔了幾天,當我們在公司見面時,他真的拿了一幅裱褙好的照片送給我!
對於這張攝影作品,他的第一句話就是:“請問這張照片是黑白還是彩色的?”當然在這個問題中就已經告訴了答案,答案當然跟問題本身比較衝突的才是正確的答案,因為這張照片怎麼看就是黑白的照片,所以我的回答是“這張怎麼有可能是彩色的嗎?”
於是我擁有了一幅圖畫(照片),一幅名家的作品,我很認真、很慎重的把它收藏起了,搞不好它可以成為我的傳家之寶,可以傳給我的子子孫孫!
有一天李老師說他有一些朋友在台中,想去拜訪,想順便搭我的車,於是我開著車,載著李老師前往台中,途中,老師跟我講了一個故事。
這個故事當然跟這張照片是沒關係的,這張照片只不過是一個旅人在韓國的雪地裡的〝神來一按〞,這個故事描述的的是台中、埔里、的故事!這個故事是在講李老師他自己的故事!
李老師說他是〝李皮許骨〞,他的父親姓許,他是跟著媽媽姓的,本來他應該姓許的。
李媽媽是出生於埔里,是個歌仔戲班的演員,從小跟著戲班到處流浪走唱,有一年在台中表演的時候,碰到了他父親,他父親是三代不用營生,台中南區富甲一方的大地主,於是李媽媽在這位大地主的追求下,成為許姓地主的二房,其中的纏綿悱惻的愛情故意,或許我們都不是很清楚,當然這也是我們東方人的通病,怎麼可能去描述父母的愛情故事,也可能是我當時的人生歷練,情感因子都不夠,才沒去追問。
爾後生下了李老師,而不知因為何故,李媽媽帶者還在蔃褓的李老師逃離了夫家,從此隨著戲班到處流浪,按李老師的記憶,他跟著媽媽隨時在搬家,而在記憶中,在埔里跟屏東的鄉下生活好一段時間,他那時並不知道他父母的一切點點滴滴。 或許其中一定有著更衝突的家庭、情愛、價值觀念在發生著! 試想一個歌仔戲戲班的小演員(在經濟地位相對弱勢),毅然絕然的去對抗一個大地主(經濟地位絕對優勢)。
時間飛逝,李老師漸漸長大,李老師經常向李媽媽追問他的父親是誰?
李媽媽總是跟他說“我幫你取名字叫義雄,這是一個日本人的名字,因為你的父親是日本人,現在已經回日本了!”,李老師信以為真,多次跑到日本,登報,尋找他多年失散的〝父親〞。
因此李老師從小就以為自己是日本人(他個子小小的,還真像日本人),
最後當他二十二歲在成功嶺上服兵役時,有一天,在部隊裡,有一個婦人來找他,才揭開了這個秘密,這個他的父母的故事,而這個婦人乃是他的大媽,也就是他父親的元配,而他這個大媽已經尋找他二十幾年了!
原來自從李媽媽離開了許家后,許姓地主以及他的原配,走遍全台,尋找他們母子。 沒幾年許姓地主過逝了,而他的原配繼續著他的任務,而在二十年間散盡他們許家的財產!繼續尋找李老師母子。
所以李老師在他二十幾歲的某一天,突然知道他不是一個日本人,而是道地的台中、埔里人!而他也一瞬間被告知,他由一個台中大地主的大少爺,變成了一無所有的窮光蛋!
這段故事從高速公路講起,結束在台中教師會館旁的路邊小攤,冬風凜冽的吹著,拌著兩杯的老酒,久久不能自我。
每天回到家,打開房門,第一眼總是會看到會看到這張照片,照片本身的意義已經不存在,存在的是這張照片背後背後的一個講的不是很清楚的愛情、家庭、道統的故事。 每次想到那個戲班的女子(為了想去激發這段感情的衝突性,我總是會這麼的稱謂她),如何的捨去她夫家的財富地位,她當時的想法是什麼,我們不清楚,其實我們又何必要清楚呢,我們所知道的這一些已經夠美了。
都跟朋友談到,我家最值錢的就是這張照片,很想把它當作傳家寶,很想跟小孩子講講這個故事,但是我知道他們聽不進去的,他們可能比較在意的是〝周侯戀〞,其實也不能怪他們,就像我們也有過〝林青霞跟秦漢〞的時代。
每個時代都有著它自己的故事,當然最美麗的永遠是你自己的那個時代!
因此“家徒四壁”在現今社會的普世價值裡並不全然適合來評估一個人的財富狀況,它並不是絕對性的“形容詞”,它只是相對性的“形容詞”。
有另一個說法,是我幾年前的一堂演講裡聽到的,主講人說“家徒四壁”,它的意思是家裡很窮,窮的的四面牆壁都空空如也,連一副字、畫都沒有,而不是在說家具沒有的問題。 ㄝ!從來不知道“家徒四壁”有(或應該是)這種的解釋方式,可能是離開書本太遠了,但是這種說法似乎比較有文學氣質,比較有內涵!
很想翻翻“說文解字”來考證一下,是否這種解釋是正確的,可惜、也很丟臉的一直找不到書(其實是沒去找,尤其是圖書館就在家裡附近公園裡),但是感覺上這種說法應該是比較貼切溫馨吧!很可惜很少聽到有人知道用這種說法與思考邏輯!畢竟社會的價值觀不斷在變,越來越功利,越來越向〝錢〞看,家裡牆壁上有沒有壁畫、書畫似乎不是太重要,好像是否在捷運旁、在北市的信義區、大安區這方面比較重要。
當我聽完那堂課後,回到家的第一件事,就是趕快從我家的櫥櫃裡找出幾幅圖畫來,趕快的把它們都掛上去(管它是不是名家的作品),其中有西藏的沙畫,老爸生前的書法等等,甚至於有賣場賣的風景圖,通通把它掛上去,深怕被人說窮的〝家徒四壁〞,家裡牆上連一張字畫都沒有,窮的只剩下錢(最惱人的是錢又不夠多)。
去年換了客廳的冷氣,其實主要的還是房間的冷氣不冷了,所以乾脆連客廳的的冷氣也一起換了,為了響應環保,決定安裝分離式變頻冷氣。 施工的人員在陽台安裝了主機,在牆上拉好了冷氣管,最後在客廳、臥室牆壁上固定了新的室內機,最後在舊的冷氣孔上釘上了木板,完工了事的就離開了。
因此在客廳起居室與卧室的牆壁上都多了個冷氣窗孔,雖然施工人員釘上了白色的木板,貼上了乳白色的膠帶,作了初步的善後工作,但是看起來還是非常的突兀。
為了遮掩這兩個“突然而來”的兩個大洞,思考了好久,總算在櫃子裡又翻出了兩組東西來應付它。 一個就是,老婆的保險服務員郭小姐送的一對“柿子”的陶土壁飾,代表著“柿柿如意”,以我這種國學程度,大慨還猜的出來,它隱喻“事事如意”的意思,還蠻吉祥的,很快的在臥室的舊冷氣孔,釘掛上,感覺還好。
而客廳的大洞呢,決定掛上了一幅“圖畫”,而這張圖掛圖就簡單了一點,不像臥室的“柿柿如意”它是兩個個體的,左右,上下但要對齊。 這張圖畫不大,剛剛好可以遮掩那個冷氣孔,很簡單的就施工完畢,心想總算完成了一件事,鬆了一口氣,吹著〝新的〞冷氣、喝杯涼水,似乎忘了剛剛的施工的混亂與辛苦,以及為了這部冷氣前兩天在賣場狠狠的刷了八萬多的帳單。
這幅畫,其實不是畫,它是一張照片,只不過這幅照片它像畫一樣被表褙起來,乳白色的畫框,白色泛黃的裱褙底色,其中的照片貼在圖框的正中間,仔細看看角度還有一點傾斜,而且還隱約的可以看到固定照片的雙面膠帶。
而這張照片偏偏又像一幅畫,不僅是它的裱褙方式,而是整張照片,黑白兩色的鋪呈,如同山水潑墨的國畫的表現方式,不仔細看還以為是國畫。
漫天白色的雪花,兩排行道樹木黑白色相間的聳立,而其中有七八隻的鵝漫步在行道路上,有三四隻的鵝正在用著最優雅協調的姿勢緩緩的降落中,相框的邊緣還有兩隻鵝趕著飛躍過來,整個布局如此完美,在加上照片放大沖洗、粒子加粗的效果,反道將照片的焦距模糊了,就如潑墨似的變成了國畫的作品。
整張相片以黑白兩色對比在呈現,只有在圖照的左下角的地方有兩隻鵝的嘴冠上發現了兩個塊淡淡的黃色,點綴著整個黑白的構圖。
因此,這張的照片就叫〝請問這張照片是彩色,還是黑白?〞,這張照片聽說還得過獎。
這張照片的攝影者是李義雄先生,李先生得過四次的攝影比賽金牌,其中還包括國家比賽,他的一些得獎作品還被收藏在台中的博物館。
在業務的生涯裡,幾乎每天都必須上台講課(商業性的說明會),因為要與講解的主題串聯,經常提到我是某大學的畢業生以及我是那裡人。
在一次的說明會會後,有一個會員,來找我聊天,告訴我他也是來自這家大學,而且他也是埔里人。 只不過他說他在這家大學並不是學生,而是老師,他教的是攝影,他任教於新聞系,怪怪!大水沖垮龍王廟,我科系的老師來聽我講說明會,真是嚇的我膽戰心驚!
好在沒有上過李老師的課!否則真是無法去形容這種窘況!因為離校多年,早把學校、老師、課程全部都丟到腦後了,都忘了自己是那個科系的了。 跟李老師的閒聊過後,才知道,他曾經因為他的攝影專業,在陽明山的校本部,受邀兼過三個月的攝影課程。
爾後在工作之餘,我經常找李老師談談攝影,甚至於拿著先前在攝影課的一些作品要李老師來評論。 有一天李老師,突然表示既然我對攝影還有一些的熱情,就很慷慨的表示要送我他的一幅作品,讓我真是是驚喜萬分。
隔了幾天,當我們在公司見面時,他真的拿了一幅裱褙好的照片送給我!
對於這張攝影作品,他的第一句話就是:“請問這張照片是黑白還是彩色的?”當然在這個問題中就已經告訴了答案,答案當然跟問題本身比較衝突的才是正確的答案,因為這張照片怎麼看就是黑白的照片,所以我的回答是“這張怎麼有可能是彩色的嗎?”
於是我擁有了一幅圖畫(照片),一幅名家的作品,我很認真、很慎重的把它收藏起了,搞不好它可以成為我的傳家之寶,可以傳給我的子子孫孫!
有一天李老師說他有一些朋友在台中,想去拜訪,想順便搭我的車,於是我開著車,載著李老師前往台中,途中,老師跟我講了一個故事。
這個故事當然跟這張照片是沒關係的,這張照片只不過是一個旅人在韓國的雪地裡的〝神來一按〞,這個故事描述的的是台中、埔里、的故事!這個故事是在講李老師他自己的故事!
李老師說他是〝李皮許骨〞,他的父親姓許,他是跟著媽媽姓的,本來他應該姓許的。
李媽媽是出生於埔里,是個歌仔戲班的演員,從小跟著戲班到處流浪走唱,有一年在台中表演的時候,碰到了他父親,他父親是三代不用營生,台中南區富甲一方的大地主,於是李媽媽在這位大地主的追求下,成為許姓地主的二房,其中的纏綿悱惻的愛情故意,或許我們都不是很清楚,當然這也是我們東方人的通病,怎麼可能去描述父母的愛情故事,也可能是我當時的人生歷練,情感因子都不夠,才沒去追問。
爾後生下了李老師,而不知因為何故,李媽媽帶者還在蔃褓的李老師逃離了夫家,從此隨著戲班到處流浪,按李老師的記憶,他跟著媽媽隨時在搬家,而在記憶中,在埔里跟屏東的鄉下生活好一段時間,他那時並不知道他父母的一切點點滴滴。 或許其中一定有著更衝突的家庭、情愛、價值觀念在發生著! 試想一個歌仔戲戲班的小演員(在經濟地位相對弱勢),毅然絕然的去對抗一個大地主(經濟地位絕對優勢)。
時間飛逝,李老師漸漸長大,李老師經常向李媽媽追問他的父親是誰?
李媽媽總是跟他說“我幫你取名字叫義雄,這是一個日本人的名字,因為你的父親是日本人,現在已經回日本了!”,李老師信以為真,多次跑到日本,登報,尋找他多年失散的〝父親〞。
因此李老師從小就以為自己是日本人(他個子小小的,還真像日本人),
最後當他二十二歲在成功嶺上服兵役時,有一天,在部隊裡,有一個婦人來找他,才揭開了這個秘密,這個他的父母的故事,而這個婦人乃是他的大媽,也就是他父親的元配,而他這個大媽已經尋找他二十幾年了!
原來自從李媽媽離開了許家后,許姓地主以及他的原配,走遍全台,尋找他們母子。 沒幾年許姓地主過逝了,而他的原配繼續著他的任務,而在二十年間散盡他們許家的財產!繼續尋找李老師母子。
所以李老師在他二十幾歲的某一天,突然知道他不是一個日本人,而是道地的台中、埔里人!而他也一瞬間被告知,他由一個台中大地主的大少爺,變成了一無所有的窮光蛋!
這段故事從高速公路講起,結束在台中教師會館旁的路邊小攤,冬風凜冽的吹著,拌著兩杯的老酒,久久不能自我。
每天回到家,打開房門,第一眼總是會看到會看到這張照片,照片本身的意義已經不存在,存在的是這張照片背後背後的一個講的不是很清楚的愛情、家庭、道統的故事。 每次想到那個戲班的女子(為了想去激發這段感情的衝突性,我總是會這麼的稱謂她),如何的捨去她夫家的財富地位,她當時的想法是什麼,我們不清楚,其實我們又何必要清楚呢,我們所知道的這一些已經夠美了。
都跟朋友談到,我家最值錢的就是這張照片,很想把它當作傳家寶,很想跟小孩子講講這個故事,但是我知道他們聽不進去的,他們可能比較在意的是〝周侯戀〞,其實也不能怪他們,就像我們也有過〝林青霞跟秦漢〞的時代。
每個時代都有著它自己的故事,當然最美麗的永遠是你自己的那個時代!
2010年7月25日 星期日
何謂生前契約?
生前契約
何謂生前契約?
生前契約就是生前對身後的禮儀作預先規劃的禮儀服務契約。
生前契約有兩種,1、殯葬型生前契約 2、保險型生前契約
1、殯葬型生前契約,把殯葬過程定型化,然後按照內容訂定一個契約價格,作預先的販售,消費者購買所花費的金額固定,消費者預先購買只能稍稍的抵抗通貨膨脹,而這是目前市場業者在販賣的契約。
2、保險型生前契約,把殯葬過程定型化,然後按照契約內容訂一個契約價格,價格分兩部分,一是契約前金、二是使用尾款。
例如契約總價格訂定在16萬,前金(生前契約的契約價格)8萬,(契約附加條款)使用尾款8萬,而使用尾款是提出使用時(有人往生時)再繳交的。而繳納金額(使用尾款)按使用年度不同,規劃逐年遞減的效應,如8萬,7.7萬,7.5萬逐年下降,達到相當的年數之後,尾款下降到零,也就是當契契提出使用時不用再繳納使用尾款,因此假設有人在往生前十年或二十年以前預先規劃他的生前契約,他的契約前後總價只繳8萬而已,業者用這種繳款方式吸引消費者預先購買的動機,在民國90年造成銷售風潮。
民國91年有一些【專家】,將生前契約的責任準備金,訂定全世界最高的75%(全世界最嚴苛、最不合理的保險準備金),於是台灣就不再有對消費者最有利的保險型的生前契約。
按目前台灣業者推出的生前契約,預先規劃的金融保險功能不存在,只能將殯葬禮儀上,企業化、規格化,價值合理化,並沒有設計到預先規劃的保險功能,也就是十年前規劃跟十年後規劃原則上價格差不多,業者只是在經營品牌的服務而已!
何謂生前契約?
生前契約就是生前對身後的禮儀作預先規劃的禮儀服務契約。
生前契約有兩種,1、殯葬型生前契約 2、保險型生前契約
1、殯葬型生前契約,把殯葬過程定型化,然後按照內容訂定一個契約價格,作預先的販售,消費者購買所花費的金額固定,消費者預先購買只能稍稍的抵抗通貨膨脹,而這是目前市場業者在販賣的契約。
2、保險型生前契約,把殯葬過程定型化,然後按照契約內容訂一個契約價格,價格分兩部分,一是契約前金、二是使用尾款。
例如契約總價格訂定在16萬,前金(生前契約的契約價格)8萬,(契約附加條款)使用尾款8萬,而使用尾款是提出使用時(有人往生時)再繳交的。而繳納金額(使用尾款)按使用年度不同,規劃逐年遞減的效應,如8萬,7.7萬,7.5萬逐年下降,達到相當的年數之後,尾款下降到零,也就是當契契提出使用時不用再繳納使用尾款,因此假設有人在往生前十年或二十年以前預先規劃他的生前契約,他的契約前後總價只繳8萬而已,業者用這種繳款方式吸引消費者預先購買的動機,在民國90年造成銷售風潮。
民國91年有一些【專家】,將生前契約的責任準備金,訂定全世界最高的75%(全世界最嚴苛、最不合理的保險準備金),於是台灣就不再有對消費者最有利的保險型的生前契約。
按目前台灣業者推出的生前契約,預先規劃的金融保險功能不存在,只能將殯葬禮儀上,企業化、規格化,價值合理化,並沒有設計到預先規劃的保險功能,也就是十年前規劃跟十年後規劃原則上價格差不多,業者只是在經營品牌的服務而已!
八二三紀念公園,紀念的當然就是八二三炮戰的英雄事績,但是八二三紀念公園的傳奇人物陳萬火先生跟八二三炮戰是無關的。
有一天的舞後(跳完舞以後),我的老師告訴我說她的哥哥在八二三紀念公園帶〝愛笑運動〞,邀我有空可以去找他,當時聽到也不以為意,但是當我再到公園去運動時,就不經意的開始去留神注意那裡有什麼〝愛笑運動〞,繞了幾天總算在公園紀念碑旁的一個角落,發現了一堆人用誇張的動作,發出一些做作的大笑聲音,頗引人側目的,很滑稽的在〝搞怪〞作活動。
在公園裡跳個交際舞,在卡拉ok唱個歌就感覺很不自在的我,心想那些都是“不正常”的人,在作一些不是正常人會作的事,就像家母最喜歡罵小孩的一句話〝肖耶才會這樣!〞,所以避之猶恐不及,每次經過那個區域總是加快我的腳步,心想好在我跟這個團體沒什麼關係,但是矛盾的是每次經過那裡還是會不經意的多看一下!
有一天應老師之邀,到老師家去設定一個網路程式,老師跟著她的母親住在一起,陳媽媽個子非常的瘦小,聲音有些沙啞,非常的客氣和藹,很熱情的招待著我們!
在設定程式的期間,有人從外頭回來,經過介紹,才知是陳老師的大哥,也就是那個在八二三紀念公園作愛笑運動、愛笑瑜伽的陳萬火先生。
陳先生四十幾歲,從事水電行工作,態度還蠻親切的。 陳先生回到他母親家,是幫他母親準備一些健康保健的保養食品,經過他妹妹的介紹,漸漸的了解一些陳萬火先生的點點滴滴,也才知道原來陳媽媽罹患食道癌,經過九次的手術、化療,陳萬火先生非常的細心照顧,總算讓陳媽媽的身體穩定的改善過來。
心裡是蠻感受的,同樣的我的大哥也是罹患癌症,雖然有大嫂、姪子、姪女、弟妹全家人的細心照顧,但是並沒得到老天的眷顧,延續了他的生命!
從陳老師那裡知曉,他的大哥整天在〝起肖〞,原來四年多以前,陳媽媽罹患食道癌,經過了多次的手術,體重只剩下三十幾公斤,除了醫院的例行性醫療之外,家人已經不抱任何希望,陳萬火先生抱著〝一定還有其他的方法〞的精神與態度,帶著媽媽出外〝運動〞求生存,在一個因緣際會中,在台北的國父紀念館,遇到了陳達誠先生舉辦的〝愛笑運動〞〝愛笑瑜伽〞,陳先生從此一頭栽進去了這個運動!
“愛笑瑜伽”源自於印度,一位印度內科醫師麻丹‧卡塔利亞發展出來的概念。它結合了瑜珈式呼吸,讓身體和腦部獲得更多的氧氣,它也結合了笑的運動,讓人感覺充滿活力和健康。這個概念乃基於科學研究的事實:身體無法辨別真笑和假笑。同樣可以得到心理和生理的益處。除了安全、簡單而有科學根據,愛笑瑜珈也帶來更多的歡樂。愛笑瑜伽成為一個全球性的活動、運動:在60個國家大約有6000個愛笑俱樂部。
陳萬火先生帶著媽媽,就這樣一腳踏進了〝愛笑運動〞的世界裡,先從國父紀念館的“愛笑俱樂部”到青年公園,然後成立雙和愛笑,四年間,幾乎天天出來公園作愛笑。去想像一個人騎著摩托車帶著重病的媽媽出外運動的情境!很是另人感動!
如果金氏記錄有對愛笑運動作記錄,那我敢保證陳萬火先生的愛笑出席率一定可以成為記錄的保持人,而一切的機緣來自於陳家的成員已經對媽媽的病情已經束手無策的時刻,認為除了醫療之外,必須要有奇蹟,陳先生一直認為“愛笑運動”是個奇蹟,救了他的母親。 作“愛笑運動”能治癌症,我是很懷疑,但是陳萬火的孝心倒是不容置疑。
最近媒體不斷的採訪報導,關於陳萬火,內容不乏愛笑、孝順母親。但是更深入的去思考,或許應該分享更多的是他的堅持。
八二三紀念公園的愛笑運動,因為媒體的報導人增加了許多,也由另一個愛笑的快樂夥伴“小白兔”分出另一隊,在不得已的情況,我亦然決然的加入了團隊以鞏固中心道場,因此八二三公園也創了另一個紀錄,一個公園有兩個愛笑俱樂部!
或許在放暑假的美麗時刻,浪漫一點,早上帶著家裡的小孩,坐個捷運到永和的頂溪站,吃吃世界聞名的永和豆漿〈店名世界豆漿大王〉,然後到永安捷運站的八二三紀念公園,找中和的傳奇人物陳萬火“搞笑”一下,中午時刻可以到中和的華新街吃吃雲南小吃。
傳奇就像藝術品一樣,它會源遠流長的!
有一天的舞後(跳完舞以後),我的老師告訴我說她的哥哥在八二三紀念公園帶〝愛笑運動〞,邀我有空可以去找他,當時聽到也不以為意,但是當我再到公園去運動時,就不經意的開始去留神注意那裡有什麼〝愛笑運動〞,繞了幾天總算在公園紀念碑旁的一個角落,發現了一堆人用誇張的動作,發出一些做作的大笑聲音,頗引人側目的,很滑稽的在〝搞怪〞作活動。
在公園裡跳個交際舞,在卡拉ok唱個歌就感覺很不自在的我,心想那些都是“不正常”的人,在作一些不是正常人會作的事,就像家母最喜歡罵小孩的一句話〝肖耶才會這樣!〞,所以避之猶恐不及,每次經過那個區域總是加快我的腳步,心想好在我跟這個團體沒什麼關係,但是矛盾的是每次經過那裡還是會不經意的多看一下!
有一天應老師之邀,到老師家去設定一個網路程式,老師跟著她的母親住在一起,陳媽媽個子非常的瘦小,聲音有些沙啞,非常的客氣和藹,很熱情的招待著我們!
在設定程式的期間,有人從外頭回來,經過介紹,才知是陳老師的大哥,也就是那個在八二三紀念公園作愛笑運動、愛笑瑜伽的陳萬火先生。
陳先生四十幾歲,從事水電行工作,態度還蠻親切的。 陳先生回到他母親家,是幫他母親準備一些健康保健的保養食品,經過他妹妹的介紹,漸漸的了解一些陳萬火先生的點點滴滴,也才知道原來陳媽媽罹患食道癌,經過九次的手術、化療,陳萬火先生非常的細心照顧,總算讓陳媽媽的身體穩定的改善過來。
心裡是蠻感受的,同樣的我的大哥也是罹患癌症,雖然有大嫂、姪子、姪女、弟妹全家人的細心照顧,但是並沒得到老天的眷顧,延續了他的生命!
從陳老師那裡知曉,他的大哥整天在〝起肖〞,原來四年多以前,陳媽媽罹患食道癌,經過了多次的手術,體重只剩下三十幾公斤,除了醫院的例行性醫療之外,家人已經不抱任何希望,陳萬火先生抱著〝一定還有其他的方法〞的精神與態度,帶著媽媽出外〝運動〞求生存,在一個因緣際會中,在台北的國父紀念館,遇到了陳達誠先生舉辦的〝愛笑運動〞〝愛笑瑜伽〞,陳先生從此一頭栽進去了這個運動!
“愛笑瑜伽”源自於印度,一位印度內科醫師麻丹‧卡塔利亞發展出來的概念。它結合了瑜珈式呼吸,讓身體和腦部獲得更多的氧氣,它也結合了笑的運動,讓人感覺充滿活力和健康。這個概念乃基於科學研究的事實:身體無法辨別真笑和假笑。同樣可以得到心理和生理的益處。除了安全、簡單而有科學根據,愛笑瑜珈也帶來更多的歡樂。愛笑瑜伽成為一個全球性的活動、運動:在60個國家大約有6000個愛笑俱樂部。
陳萬火先生帶著媽媽,就這樣一腳踏進了〝愛笑運動〞的世界裡,先從國父紀念館的“愛笑俱樂部”到青年公園,然後成立雙和愛笑,四年間,幾乎天天出來公園作愛笑。去想像一個人騎著摩托車帶著重病的媽媽出外運動的情境!很是另人感動!
如果金氏記錄有對愛笑運動作記錄,那我敢保證陳萬火先生的愛笑出席率一定可以成為記錄的保持人,而一切的機緣來自於陳家的成員已經對媽媽的病情已經束手無策的時刻,認為除了醫療之外,必須要有奇蹟,陳先生一直認為“愛笑運動”是個奇蹟,救了他的母親。 作“愛笑運動”能治癌症,我是很懷疑,但是陳萬火的孝心倒是不容置疑。
最近媒體不斷的採訪報導,關於陳萬火,內容不乏愛笑、孝順母親。但是更深入的去思考,或許應該分享更多的是他的堅持。
八二三紀念公園的愛笑運動,因為媒體的報導人增加了許多,也由另一個愛笑的快樂夥伴“小白兔”分出另一隊,在不得已的情況,我亦然決然的加入了團隊以鞏固中心道場,因此八二三公園也創了另一個紀錄,一個公園有兩個愛笑俱樂部!
或許在放暑假的美麗時刻,浪漫一點,早上帶著家裡的小孩,坐個捷運到永和的頂溪站,吃吃世界聞名的永和豆漿〈店名世界豆漿大王〉,然後到永安捷運站的八二三紀念公園,找中和的傳奇人物陳萬火“搞笑”一下,中午時刻可以到中和的華新街吃吃雲南小吃。
傳奇就像藝術品一樣,它會源遠流長的!
2010年6月19日 星期六
服務生
在斗南的工作期間,每天必須上台講課,每天講的不是組織行銷的理論、運作的法則,就是公司的願景、商品的市場。
這些課程已經上了好幾年又好幾年,千篇一律,沒什麼新鮮事兒,但是上台時又必須全神貫注,講的又必須像第一次在講一樣那麼的新鮮、興奮,也只有這樣才能抓著台下行銷人員的眼神,引發興趣、產生互動,才能達到上課的效果,所以上台總是要展開渾身解數的能耐就像打戰一樣,所以下台後都是精疲力盡的。
每天回竹山,都是好友小胡充當司機,小胡年紀比我年輕十來歲,很熱心,樂於助人,此次的斗南之旅,如果不是他的〝熱情邀約〞,大慨也無法成行。
回家的路程,大慨都由小胡在講話,一是我每天在公司已經聲嘶力竭講了一整天了,二來小胡的口才一流,因此整路上都是他的聲音,或許這是我工作一天後,最佳的享受了。
有一天到了竹山的〝蘭庭〞,〝蘭庭〞是個野外、開放式的咖啡廳,又在聽著小胡天南地北,高談闊論,胡說八道一番,因為他的話題邏輯很強,地方喱語又多,說著說著兩個人的座姿越座越低,幾乎是躺著在講話了。
聊天期間我按了桌面想起身一下,沒想到桌子並不牢靠,翻了一下,把桌上的飲料翻了一桌都是,於是叫了服務生來處理一下,,當服務生來的時候,他的態度非常的恐慌,謙卑的擦拭桌子,換杯飲料,並且一再的抱歉。
由於他的態度太過於謙卑,近乎於卑躬屈膝,讓人感覺非常的不舒服,也很不忍。
於是當他要離開時,我叫著了他:
〝服務生,等一下!〞
〝先生,還有什麼分付嗎?〞他回答著
〝我認為你的服務態度很不好!〞我這麼的說著,聽我這麼說,那個服務生驚恐的問著:
〝先生,真的很抱歉,剛剛...〞
〝我想你可能不了解我的意思!〞我繼續的說著。
〝剛剛桌子打翻了有兩種可能的原因,一是餐廳的設施有問題,一是顧客使用不當,假設是餐廳的設施有問題,你已經代表公司作了應該的補救,我很感激,但是你的態度是不恰當的!
服務的精神在於提供圓滿的服務,在專業上你要全力以赴,但是為人格態度上,消費者與提供服務者,他們都是平等的,人無貴賤,職業也無貴賤,當服務生是正當的工作,並非下等人的工作,
今天你對我的態度好像是下人在對待大爺一樣,這個態度是不恰當的,讓人感覺不舒服,今天就算我是黑道大哥,還是企業大亨,你我都是平等的,我只是到這裡消費的客戶,
基本的服務態度要有,但是不用到卑躬屈膝的程度。瞭解嗎?〞聽了我的長篇大道理,服務生不知所措的站在那裡。,
〝孩子,你幾歲了!〞我溫馨的、柔和著問著
〝十七歲!〞
〝一個十七歲就能出來打工的人,一定是很有責任感的人,我的兒子二十幾歲了,他還不想工作,你應該很自豪才對!〞
結束了我們的對話,當服務生離開時,當然我無法得知他內心的感受,但感覺上他的腰桿子直了些,態度也自信了一些。
於是我們又回到了小胡的話題,南投救難隊的靈異事件(小胡是游泳教練,救難隊的隊員)!
竹山的夜晚還是清冷的,不過夜空還是點綴繁星。
這些課程已經上了好幾年又好幾年,千篇一律,沒什麼新鮮事兒,但是上台時又必須全神貫注,講的又必須像第一次在講一樣那麼的新鮮、興奮,也只有這樣才能抓著台下行銷人員的眼神,引發興趣、產生互動,才能達到上課的效果,所以上台總是要展開渾身解數的能耐就像打戰一樣,所以下台後都是精疲力盡的。
每天回竹山,都是好友小胡充當司機,小胡年紀比我年輕十來歲,很熱心,樂於助人,此次的斗南之旅,如果不是他的〝熱情邀約〞,大慨也無法成行。
回家的路程,大慨都由小胡在講話,一是我每天在公司已經聲嘶力竭講了一整天了,二來小胡的口才一流,因此整路上都是他的聲音,或許這是我工作一天後,最佳的享受了。
有一天到了竹山的〝蘭庭〞,〝蘭庭〞是個野外、開放式的咖啡廳,又在聽著小胡天南地北,高談闊論,胡說八道一番,因為他的話題邏輯很強,地方喱語又多,說著說著兩個人的座姿越座越低,幾乎是躺著在講話了。
聊天期間我按了桌面想起身一下,沒想到桌子並不牢靠,翻了一下,把桌上的飲料翻了一桌都是,於是叫了服務生來處理一下,,當服務生來的時候,他的態度非常的恐慌,謙卑的擦拭桌子,換杯飲料,並且一再的抱歉。
由於他的態度太過於謙卑,近乎於卑躬屈膝,讓人感覺非常的不舒服,也很不忍。
於是當他要離開時,我叫著了他:
〝服務生,等一下!〞
〝先生,還有什麼分付嗎?〞他回答著
〝我認為你的服務態度很不好!〞我這麼的說著,聽我這麼說,那個服務生驚恐的問著:
〝先生,真的很抱歉,剛剛...〞
〝我想你可能不了解我的意思!〞我繼續的說著。
〝剛剛桌子打翻了有兩種可能的原因,一是餐廳的設施有問題,一是顧客使用不當,假設是餐廳的設施有問題,你已經代表公司作了應該的補救,我很感激,但是你的態度是不恰當的!
服務的精神在於提供圓滿的服務,在專業上你要全力以赴,但是為人格態度上,消費者與提供服務者,他們都是平等的,人無貴賤,職業也無貴賤,當服務生是正當的工作,並非下等人的工作,
今天你對我的態度好像是下人在對待大爺一樣,這個態度是不恰當的,讓人感覺不舒服,今天就算我是黑道大哥,還是企業大亨,你我都是平等的,我只是到這裡消費的客戶,
基本的服務態度要有,但是不用到卑躬屈膝的程度。瞭解嗎?〞聽了我的長篇大道理,服務生不知所措的站在那裡。,
〝孩子,你幾歲了!〞我溫馨的、柔和著問著
〝十七歲!〞
〝一個十七歲就能出來打工的人,一定是很有責任感的人,我的兒子二十幾歲了,他還不想工作,你應該很自豪才對!〞
結束了我們的對話,當服務生離開時,當然我無法得知他內心的感受,但感覺上他的腰桿子直了些,態度也自信了一些。
於是我們又回到了小胡的話題,南投救難隊的靈異事件(小胡是游泳教練,救難隊的隊員)!
竹山的夜晚還是清冷的,不過夜空還是點綴繁星。
竹山的森林
竹山的森林
經過朋友的介紹,幫南部的一家廠商寫了一個行銷企劃案,在斗南忙了三個月,廠家在斗南總公司有宿舍,但是可能地方不熟,再加上公司附近沒有散步運動的地方,每天還是開了四十分鐘的車子到竹山住宿。
竹山是朋友的住家,南投風景區又多,而本身又是南投人,因此每天回到了竹山就像回到了故鄉一樣,特定感到親切、溫馨。
我像個觀光客一樣,總希望在這不短不長的時間裡,能對竹山作一個深度的旅遊,晚上總是拉者朋友帶我到處逛,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一個叫〝蘭庭〞的咖啡廳,它位於竹山市郊的上方山坡,可以鳥瞰整個竹山,到〝蘭庭〞的路途非常偏僻,第一次前往時,還不時的問者朋友是否是走錯路了,心想咖啡廳開在那麼的荒郊野外,會有人去才怪!
但是到了〝蘭庭〞,那真是讓人另眼相看,真沒想到竹山這般鄉下的地方,也會有如此般的咖啡廳,在那幽靜、清涼近乎寒冷的夜裡,就彷彿在最接近天空的地方,頂者稀疏的星光,鳥瞰者山間的夜景,分不出那裡是竹山,那裡是南投,真是美不勝收。
竹山夜景雖然沒有陽明山的夜景(台北的夜景)那麼的璀璨華麗,也沒有霧社夜景(從清境鳥瞰)清幽典雅,但是感覺上竹山的夜景是最美的,竹山、南投(市)兩簇的燈團加上中二高速公路如銀絲帶的牽引著,靜靜的躺在南投的夜空,真是美極了。
但是竹山畢竟只是一個小山城,沒兩天就逛玩了,於是開始想往風景區跑,但是時間總是搭不上,白天要忙,假日又要回台北,所以總是無法成行,有一天朋友清晨時間帶我到市郊的一個森林走走,它在竹山的〝下坪〞(台語的意思大概就是下邊,下面),是台灣大學的實驗林場,離竹山的市區不遠,周圍還有竹山的自行車的車道,環境非常原始,非常的優美。 從此我迷上了這個地方,每天一早,我就騎著朋友的機車到森林走走。
有一天的清晨,當我要出門時,碰到了朋友的妻子,寒喧的結果,她決定陪我當天的森林之旅,她告訴我她經常帶她教會的朋友走這個森林之旅,於是我們捨棄了機車,步行的走向台大的實驗林,沿線上經過她的解說,才知道一些竹山的點點滴滴,也才知道在當年一些先民要進入南投就是從竹山進入,而森林的下方就是〝水沙蓮〞的起點,它原來是個原住民的聚落。
因為本身我是埔里人,還一直以為〝水沙蓮〞是指〝埔里、日月潭〞一帶,很自私的認為這個古老的、美麗的名字是屬於埔里人的(埔里當地的很多商店都用此命名),而原來是從竹山的地方就有〝水沙蓮〞的相關傳說。
往實驗林的沿途上有著新世代的大樓住宅社區、有著優雅的別墅、也有著老式的閩南是的農家三合院,莊嚴的廟宇,當然也有一些殺風景的破落工場,荒廢的透天厝,所看到的一切都是平日騎著機車呼嘯而過所無法看到的。
漸漸的進的了較原始的郊區,鳳梨田,茶園、檳榔區,電塔,還有,有著許多的原生的相思林區,最後進入了台大的實驗林區,園區內古木參天,林間的步道有原始的、石板的、還有用粗塊的木屑所鋪設的芳香的走道,以及優雅的咖啡廳,一切都是那麼的自然,優美。
從此〝竹山的森林〞(台大實驗林)是我的最愛,只要到南部,我一定會到森林走走,彷彿比我的工作還重要,每天清晨,天色剛亮就出發,規定自己只能隔著天繫帶mp3,即一天可以聽自己喜歡的音樂,而隔天必須去聆聽那原始、自然的音樂,開始著每天兩個鐘頭的旅程。
其實生活不用太專業,沿途上不必去思考竹山人的居住變化,也不用去考據閩南的建築在竹山作了什麼的改變,更不需要去管竹山種的是烏龍還是包種,當然更不需要去了解,實驗林種的是檜木還是楠木,只是用個人的情感去感受而已。
在清晨裡,最喜歡的是當霧氣漸漸的在森林裡湧起的時候,漫天的
經過朋友的介紹,幫南部的一家廠商寫了一個行銷企劃案,在斗南忙了三個月,廠家在斗南總公司有宿舍,但是可能地方不熟,再加上公司附近沒有散步運動的地方,每天還是開了四十分鐘的車子到竹山住宿。
竹山是朋友的住家,南投風景區又多,而本身又是南投人,因此每天回到了竹山就像回到了故鄉一樣,特定感到親切、溫馨。
我像個觀光客一樣,總希望在這不短不長的時間裡,能對竹山作一個深度的旅遊,晚上總是拉者朋友帶我到處逛,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一個叫〝蘭庭〞的咖啡廳,它位於竹山市郊的上方山坡,可以鳥瞰整個竹山,到〝蘭庭〞的路途非常偏僻,第一次前往時,還不時的問者朋友是否是走錯路了,心想咖啡廳開在那麼的荒郊野外,會有人去才怪!
但是到了〝蘭庭〞,那真是讓人另眼相看,真沒想到竹山這般鄉下的地方,也會有如此般的咖啡廳,在那幽靜、清涼近乎寒冷的夜裡,就彷彿在最接近天空的地方,頂者稀疏的星光,鳥瞰者山間的夜景,分不出那裡是竹山,那裡是南投,真是美不勝收。
竹山夜景雖然沒有陽明山的夜景(台北的夜景)那麼的璀璨華麗,也沒有霧社夜景(從清境鳥瞰)清幽典雅,但是感覺上竹山的夜景是最美的,竹山、南投(市)兩簇的燈團加上中二高速公路如銀絲帶的牽引著,靜靜的躺在南投的夜空,真是美極了。
但是竹山畢竟只是一個小山城,沒兩天就逛玩了,於是開始想往風景區跑,但是時間總是搭不上,白天要忙,假日又要回台北,所以總是無法成行,有一天朋友清晨時間帶我到市郊的一個森林走走,它在竹山的〝下坪〞(台語的意思大概就是下邊,下面),是台灣大學的實驗林場,離竹山的市區不遠,周圍還有竹山的自行車的車道,環境非常原始,非常的優美。 從此我迷上了這個地方,每天一早,我就騎著朋友的機車到森林走走。
有一天的清晨,當我要出門時,碰到了朋友的妻子,寒喧的結果,她決定陪我當天的森林之旅,她告訴我她經常帶她教會的朋友走這個森林之旅,於是我們捨棄了機車,步行的走向台大的實驗林,沿線上經過她的解說,才知道一些竹山的點點滴滴,也才知道在當年一些先民要進入南投就是從竹山進入,而森林的下方就是〝水沙蓮〞的起點,它原來是個原住民的聚落。
因為本身我是埔里人,還一直以為〝水沙蓮〞是指〝埔里、日月潭〞一帶,很自私的認為這個古老的、美麗的名字是屬於埔里人的(埔里當地的很多商店都用此命名),而原來是從竹山的地方就有〝水沙蓮〞的相關傳說。
往實驗林的沿途上有著新世代的大樓住宅社區、有著優雅的別墅、也有著老式的閩南是的農家三合院,莊嚴的廟宇,當然也有一些殺風景的破落工場,荒廢的透天厝,所看到的一切都是平日騎著機車呼嘯而過所無法看到的。
漸漸的進的了較原始的郊區,鳳梨田,茶園、檳榔區,電塔,還有,有著許多的原生的相思林區,最後進入了台大的實驗林區,園區內古木參天,林間的步道有原始的、石板的、還有用粗塊的木屑所鋪設的芳香的走道,以及優雅的咖啡廳,一切都是那麼的自然,優美。
從此〝竹山的森林〞(台大實驗林)是我的最愛,只要到南部,我一定會到森林走走,彷彿比我的工作還重要,每天清晨,天色剛亮就出發,規定自己只能隔著天繫帶mp3,即一天可以聽自己喜歡的音樂,而隔天必須去聆聽那原始、自然的音樂,開始著每天兩個鐘頭的旅程。
其實生活不用太專業,沿途上不必去思考竹山人的居住變化,也不用去考據閩南的建築在竹山作了什麼的改變,更不需要去管竹山種的是烏龍還是包種,當然更不需要去了解,實驗林種的是檜木還是楠木,只是用個人的情感去感受而已。
在清晨裡,最喜歡的是當霧氣漸漸的在森林裡湧起的時候,漫天的
訂閱:
文章 (Atom)